酒中所含乙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長期飲酒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而在服用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如抗驚厥藥、抗過敏藥及一些鎮靜催眠藥期間飲酒,酒精可加強這類藥物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從事駕駛和機器操作的病人,即使服藥同時少量飲酒,也會削弱病人的駕駛和機器操作能力,釀成嚴重事故。飲酒已造成服用巴比妥酸鹽和右旋丙氧芬病人多例死亡的事故。酒中所含乙醇也可加強三環類抗抑郁癥藥物 (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地昔帕明、多慮平、丙米嗪等) 的鎮靜、抑制腸蠕動和肝中脂肪轉化等作用,并使駕駛和操作機械的能力明顯下降,飲酒可使服用這類藥物的病人出現異常的突發性行為失調。
病人在服用抗癲癇藥物苯妥英鈉時,飲酒可能會加速該藥物代謝而導致藥物失去對癲癇的控制作用。
乙醇也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時大量飲酒可引起嚴重低血糖,使用二甲雙胍類藥物如美福明的病人飲酒會增加乳酸中毒的危險性。
另外,乙醇也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強抗高血壓藥物的降壓作用。
除此之外,乙醇在進入人體后可使體內谷胱甘肽迅速減少,有些藥物在體內的有毒代謝產物需要與谷胱甘肽結合而解毒。飲酒使體內谷胱甘肽減少后,藥物的有毒代謝物無法解毒,在體內大量蓄積,造成中毒。現今廣泛用于感冒退熱治療的"泰諾"系列制劑和"百服嚀"系列制劑中所含的撲熱息痛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既安全又有效的解熱鎮痛藥物。在正常情況下,該藥在體內產生后就迅速與谷胱甘肽結合而失去毒性,但在病人飲酒的情況下,由于體內谷胱甘肽減少,代謝物不能通過與谷胱甘肽結合,而與肝腎細胞結合造成肝腎組織損傷,嚴重時可導致肝壞死。在歐美一些國家所發生的急性重癥肝炎,有相當一部分與服藥同時飲酒有關。研究人員提醒人們,感冒發燒使用含撲熱息痛的制劑時,切記戒酒,以免引起肝損傷。
由于酒中所含乙醇會影響藥物的作用,所以提醒患者在服藥期間飲酒時應慎重,建議服藥期間最好戒酒,對含酒精飲料,包括果酒及含酒的家庭制品如甜米酒等也不可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