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有白色的皮屑可通過保濕護理、溫和清潔、避免刺激、飲食調整、藥物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現象可能由皮膚干燥、脂溢性皮炎、銀屑病、真菌感染、接觸性皮炎等原因引起。
1、保濕護理:皮膚干燥是皮屑脫落的常見原因,冬季或干燥環境中更易發生。選擇含尿素、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的保濕霜,每日涂抹2-3次,沐浴后立即使用效果更佳。避免長時間熱水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
2、溫和清潔: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屏障。選用無皂基弱酸性沐浴露,減少搓澡巾使用頻率。頭皮屑增多時可間隔使用二硫化硒洗劑或酮康唑洗劑,每周2-3次,需在頭皮停留3-5分鐘再沖洗。
3、避免刺激:接觸性皮炎引發的皮屑需排查過敏原,如鎳金屬飾品、染發劑、洗滌劑等。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新衣物建議洗滌后再穿。瘙癢時避免抓撓,冷敷可緩解不適,指甲需定期修剪。
4、飲食調整:缺乏維生素A、B族或必需脂肪酸可能加重皮屑。增加三文魚、核桃、亞麻籽等富含ω-3食物,每日飲水1500-2000ml。限制高糖高脂飲食,乳制品攝入過量可能誘發脂溢性皮炎。
5、藥物治療:頑固性皮屑需就醫明確病因。銀屑病可外用卡泊三醇軟膏或他克莫司軟膏,真菌感染需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脂溢性皮炎急性期可用弱效激素類藥膏,連續使用不超過2周。
日常可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但泳池含氯水質可能刺激皮膚,建議游泳后及時沖洗。燕麥浴能緩解瘙癢,將無糖燕麥粉50g加入浴缸溫水浸泡15分鐘。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在40%-60%,定期清洗空調濾網減少塵螨。若皮屑伴隨紅斑、滲液或面積擴大,需皮膚科就診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