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可能由失血過多、營養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脾胃虛弱、肝腎不足等原因引起,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量少、肢體麻木等癥狀。
1、面色蒼白:血虛患者因血液不足無法充分滋養面部,常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日常可食用紅棗、枸杞、豬肝等補血食物,避免過度勞累。
2、頭暈目眩:腦部供血不足導致眩暈癥狀,尤其在突然站立時加重。建議緩慢改變體位,增加黑芝麻、桑葚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攝入。
3、心悸失眠:心血不足影響心臟功能及神經系統,出現心慌、多夢易醒。可通過練習八段錦、睡前泡腳改善循環,避免飲用濃茶咖啡。
4、月經量少:女性血虛常見經期縮短、經量減少。當歸、熟地黃等藥材可配伍使用,經期注意保暖,避免生冷飲食。
5、肢體麻木:四肢末端供血不足引發麻木刺痛感。適度進行太極拳等溫和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配合按摩足三里穴位。
血虛患者需建立規律作息,保證每晚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耗傷陰血。飲食上多選擇深色蔬菜、動物肝臟、黑木耳等高鐵食物,每周3次半小時以上的快走或瑜伽鍛煉。長期癥狀未改善或伴隨嘔血、便血等急癥時需及時血液科就診,排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器質性疾病。中藥調理可選擇四物湯、歸脾湯等經典方劑,西藥治療可能涉及琥珀酸亞鐵、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