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可通過壓力治療、藥物干預、生活方式調整、微創手術、開放手術等方式改善。該病通常與久站久坐、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妊娠、深靜脈血栓、遺傳等因素有關。
1、壓力治療:彈力襪是基礎治療手段,通過梯度壓力促進血液回流。醫用彈力襪分為預防型和治療型,需根據臨床分級選擇壓力等級。白天持續穿戴8小時以上,夜間臥床時解除壓力。壓力治療能緩解下肢沉重感,延緩疾病進展。
2、藥物干預:地奧司明可增強靜脈張力,消除水腫;七葉皂苷鈉改善微循環;邁之靈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藥物需配合壓力治療使用,對瘙癢、疼痛等癥狀有緩解作用,但無法根治瓣膜病變。
3、運動調節:游泳通過水壓促進靜脈回流,騎自行車鍛煉腓腸肌泵功能。避免舉重、深蹲等增加腹壓的運動。每日做踝泵練習:腳尖交替勾起繃直,每小時重復20次。運動時穿戴彈力襪效果更佳。
4、微創手術:射頻消融術通過導管加熱閉合病變靜脈,恢復期約1周。泡沫硬化劑注射適用于細小曲張靜脈,需多次治療。這兩種方式創傷小,但存在色素沉著、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癥風險。
5、開放手術: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處理主干病變,需住院3-5天。點式剝除針對局部嚴重曲張團塊。術后需嚴格加壓包扎,警惕血腫和感染。復發率約10%,多與新生血管形成有關。
患者應控制體重指數在24以下,減少高鹽飲食防止水腫。避免超過40℃的熱水泡腳,坐位時墊高下肢。每年進行下肢靜脈超聲復查,出現皮膚色素沉著或潰瘍時需血管外科評估。妊娠期選擇二級壓力彈力襪,分娩后癥狀多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