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鏡是一種用于檢查小腸病變的內窺鏡檢查技術,通過口腔或肛門插入內窺鏡,觀察小腸黏膜情況。小腸鏡的操作流程包括術前準備、麻醉鎮靜、進鏡觀察、病變處理、術后護理等步驟。
1、術前準備:患者需提前禁食8小時,禁水4小時,排空腸道。醫生需評估患者病史,確認無禁忌癥,簽署知情同意書。術前可給予祛泡劑和黏液溶解劑清潔腸道。
2、麻醉鎮靜:多數采用靜脈麻醉,常用藥物為丙泊酚、咪達唑侖和芬太尼。麻醉師全程監測生命體征,保持患者無痛狀態。少數情況下可采用清醒鎮靜。
3、進鏡操作:經口進鏡時通過食管、胃、十二指腸到達空腸;經肛進鏡時通過直腸、結腸到達回腸。采用雙氣囊或單氣囊技術輔助進鏡,注氣擴張腸腔。
4、病變處理:發現可疑病變時可進行活檢取樣,使用一次性活檢鉗獲取組織。發現出血點可采用氬離子凝固術止血,較大息肉可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
5、術后護理:檢查后需監測2小時,確認無出血、穿孔等并發癥。術后2小時可飲水,4小時后進食流質。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注意觀察腹痛、便血等癥狀。
小腸鏡檢查后建議進食低纖維飲食2-3天,如米粥、面條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適當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術后一周內避免重體力勞動,保持規律作息。如出現持續腹痛、發熱、嘔血或黑便應及時就醫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