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反復發炎可能由牙菌斑堆積、牙結石刺激、齲齒或牙周病、激素水平波動、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超聲波潔牙、藥物治療、充填修復、手術清創、免疫調節等方式干預。
1、菌斑刺激:口腔清潔不足導致牙菌斑長期附著,細菌代謝產物引發牙齦紅腫出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鄰面,配合牙線及沖牙器清除隱蔽部位菌斑,每半年接受一次專業潔治。
2、結石壓迫:鈣化形成的牙結石機械性壓迫牙齦邊緣,造成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采用超聲波潔牙去除齦上齦下結石,頑固色素沉積可輔助噴砂處理,日常使用含焦磷酸鈉的抑菌牙膏延緩再生。
3、齲病繼發:深齲導致牙髓壞死,根尖炎癥擴散至牙齦形成瘺管。需拍攝X光片評估感染范圍,根管治療清除壞死組織后樹脂充填,大面積缺損建議全冠修復防止細菌再侵入。
4、激素影響:妊娠期或青春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誘發增生性齦炎。生理期過后癥狀多自行緩解,期間改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必要時短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5、免疫失衡:糖尿病或HIV感染者中性粒細胞功能缺陷,難以有效清除口腔致病菌?;A疾病控制達標是關鍵,輔以轉移因子口服液調節免疫,急性期可用甲硝唑聯合阿莫西林抗感染。
牙齦護理需建立科學口腔衛生習慣,選用含氟化亞錫的防敏感牙膏搭配小頭軟毛牙刷,采用改良Stillman刷牙法45度角震顫清潔齦溝。飲食避免過冷過熱刺激,增加獼猴桃、西蘭花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攝入促進膠原合成。長期牙齦出血伴牙齒松動需排查白血病等系統性疾病,建議每年進行全口牙周探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