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如何用藥呢?慢性腹瀉相對于來說是比較嚴重的一種,患者可能長期的存在著腹瀉的癥狀,而反反復復的出現腹瀉不僅僅是對于健康的影響,還會造成患者對于這種疾病在治療上的放棄心理,那么患上了慢性腹瀉如何用藥呢?一起來關注吧。
腹瀉須對癥下藥
吸附藥及腸黏膜保護劑常用于治療消化不良、急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引起的腹瀉,主要有藥用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等。作用原理是藥物口服到大腸后,通過吸附或收斂作用減少腸內容物對腸壁的刺激,或形成保護膜,減少腸黏膜滲出而發揮止瀉作用,這些藥物宜空腹服用。
菌群失調宜選微生態制劑
臨床上常見的微生態制劑有雙歧桿菌、嗜酸性乳桿菌、酪酸菌、地衣芽孢菌無毒菌株等,可用于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腸道菌群失調等。其能大量補充腸道內正常菌群的數量,并能促進其增殖,從而糾正菌群失調,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并以此達到止瀉目的。
抗菌藥只對細菌感染有效
從我國的患病情況看,腹瀉后只有約百分之三十的患者需應用抗菌藥治療,百分之七十的患者不需要、也不應該用抗菌藥治療,但事實的狀況是濫用抗菌藥的現象 較普遍,真正應該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應為菌痢、霍亂、嬰幼兒沙門菌腸炎、各種重癥腹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要強調的是抗菌藥是處方藥,必須是醫生根據患 病情況開具。
感染性腹瀉禁用止瀉劑
止瀉劑主要作用于腸壁,是通過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抑制腸蠕動,減少排便次數來達到止瀉效果的,常用的藥物有:地蘭諾酯、洛哌丁胺、復方樟腦酊等,主要用于非感染性的一般腹瀉,對于感染性腹瀉的急性期、炎癥及中毒癥狀較明顯時,應視止瀉劑為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