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發炎可通過局部清潔、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包皮發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包皮過長、衛生不良、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洗包皮及龜頭區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清洗后保持干燥,可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內褲。反復發作時建議每次排尿后擦拭殘留尿液,減少細菌滋生環境。
細菌感染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感染需使用酮康唑乳膏或克霉唑軟膏。用藥前需清潔患處,每日2-3次薄涂,癥狀緩解后繼續使用3天防止復發。合并紅腫時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抗炎。
嚴重感染需口服頭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真菌性包皮炎可服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伴有發熱或淋巴結腫大時需足療程用藥7-10天,用藥期間禁止飲酒并觀察胃腸道反應。
慢性炎癥可采用紅光照射或微波理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每次15-20分鐘,連續5-7天。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合并潰瘍時需先控制感染再行物理治療。
反復發作的包皮炎合并包莖或包皮過長,建議行包皮環切術或包皮成形術。術后需定期換藥,使用碘伏消毒切口,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術后6周評估愈合情況。
日常需選擇寬松褲裝減少摩擦,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攝入。急性期暫停性生活,伴侶需同步檢查治療。游泳后及時沖洗,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出現化膿、高熱或排尿困難應立即就醫,兒童患者需排除尿路畸形。恢復期可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每周3次有氧運動改善局部微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