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體溫通常會比非孕期略高。妊娠期間基礎體溫上升0.3-0.5攝氏度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主要與孕激素水平升高及代謝率增加有關。
1. 妊娠期體溫升高的生理機制:
孕早期黃體分泌的孕酮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基礎體溫維持在較高水平。隨著胎盤形成,母體血容量增加、心臟輸出量提升,基礎代謝率可增加15%-20%,產熱增多導致體溫輕微上升。這種狀態可持續至分娩,但一般不超過37.5攝氏度。
2. 需警惕的異常體溫變化:
若體溫超過37.8攝氏度或伴隨寒戰、頭痛等癥狀,可能與感染性疾病相關。泌尿系統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妊娠期發熱常見原因。體溫持續高于38.5攝氏度可能增加胎兒神經管缺陷風險,需及時就醫排查。
建議孕婦每日固定時間測量腋下體溫,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夏季可適量飲用綠豆湯、淡鹽水預防脫水,避免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如出現明顯發熱伴宮縮、陰道流血等異常,應立即產科就診。定期產檢時需主動向醫生反饋體溫監測情況,必要時完善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