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破膜存在一定風險,需在醫生嚴格評估后實施。該操作常用于引產或加速產程,但可能引發胎心異常、臍帶脫垂或感染等并發癥。
常見風險因素:
胎膜早破可能導致宮腔壓力驟變,增加胎兒窘迫風險。操作時需持續監測胎心,避免臍帶受壓或胎盤早剝。若破膜后12小時內未分娩,感染概率顯著上升,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操作適應癥與禁忌:
適用于宮頸條件成熟但宮縮乏力者,或妊娠期高血壓等需終止妊娠的情況。前置胎盤、胎位不正或生殖道感染急性期禁止實施。操作前需超聲確認胎位,評估骨盆與胎兒體重比例。
破膜后應保持臥床,避免劇烈活動導致臍帶脫垂。記錄破水時間與羊水性狀,渾濁羊水提示胎兒缺氧可能。配合胎心監護與宮縮監測,出現發熱、腹痛加劇需立即處理。自然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會通過體位調整、吸氧等措施降低風險,必要時轉為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