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藥物,常用藥物包括他汀類降脂藥、抗血小板藥物和降壓藥。
1、他汀類降脂藥:
他汀類藥物能有效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展。這類藥物通過抑制肝臟膽固醇合成關鍵酶發揮作用,長期使用可穩定斑塊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常見藥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使用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與肌酸激酶。
2、抗血小板藥物:
抗血小板治療是預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阿司匹林通過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減少血栓素生成,氯吡格雷則選擇性抑制二磷酸腺苷受體。兩者均可降低心肌梗死和腦卒中風險,但需注意胃腸道出血等不良反應,消化道潰瘍患者應謹慎使用。
3、降壓藥物:
血壓控制對延緩動脈硬化至關重要。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依那普利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鈣通道阻滯劑如氨氯地平能減輕血管痙攣。血壓達標值通常需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腎病者應更嚴格。用藥期間需監測血壓變化和腎功能。
除藥物治療外,生活方式干預是管理動脈硬化的基礎措施。飲食上推薦地中海飲食模式,增加全谷物、深海魚類和新鮮蔬果攝入,限制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有助于改善血管彈性。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及規律監測血壓血脂血糖水平同樣重要。保持樂觀心態和充足睡眠對血管健康具有積極影響,建議每半年復查頸動脈超聲評估斑塊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