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GBS篩查需注意篩查時機、檢測方法、抗生素使用、分娩管理及新生兒監測等事項。
妊娠35-37周是GBS篩查的最佳窗口期,此時檢測結果能準確反映分娩時的帶菌狀態。過早篩查可能導致假陰性,過晚則可能延誤預防性抗生素使用。對于既往有GBS陽性史或GBS相關不良妊娠結局的孕婦,可在孕早期進行基線篩查。
規范采集陰道下1/3和直腸拭子進行細菌培養,采用選擇性培養基可提高檢出率。快速分子檢測技術雖能縮短等待時間,但培養法仍是金標準。采樣時應避免使用潤滑劑或消毒劑,防止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
GBS陽性孕婦需在分娩發動或破膜時靜脈注射青霉素類抗生素,過敏者可選用克林霉素或萬古霉素。抗生素需在分娩前4小時完成首劑輸注,每4小時重復給藥直至分娩結束。預防性抗生素可降低新生兒早發型GBS感染率達80%以上。
對于GBS定植孕婦,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或產時發熱需加強監護。剖宮產分娩且未破膜者可不進行抗生素預防,但需評估個體風險。分娩過程中應持續監測母嬰生命體征,記錄抗生素使用時間與劑量。
母親GBS陽性新生兒需觀察48小時,出現呼吸急促、體溫異常或喂養困難時需進行血培養和CRP檢測。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或母親產時發熱者,建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母乳喂養不會傳播GBS,無需因此中斷。
妊娠期GBS篩查期間建議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益生菌維持陰道微生態平衡;選擇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增強免疫力;注意會陰部清潔,避免盆浴和使用陰道沖洗劑;篩查前后保持充足睡眠,減少心理壓力;GBS陽性孕婦需提前與產科醫生溝通分娩預案,準備必要的醫療記錄。新生兒護理需特別注意臍部消毒和體溫監測,記錄每日進食量及大小便次數,發現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