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乙肝抗體的人通常不會被傳染。乙肝抗體是機體對乙肝病毒產生免疫反應的標志,能夠有效中和病毒,防止感染。
乙肝抗體分為表面抗體和核心抗體兩種。表面抗體是保護性抗體,陽性表明對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核心抗體陽性則提示曾經感染過乙肝病毒或接種過疫苗。當表面抗體陽性時,即使接觸乙肝病毒,免疫系統也能迅速識別并清除病毒,避免感染發生。
1、抗體水平與保護效果:
抗體水平越高,保護效果越好。醫學上認為表面抗體濃度大于10mIU/ml即具有保護作用。接種乙肝疫苗后產生的抗體濃度通常較高,保護期可達10年以上。但抗體水平會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建議定期檢測抗體濃度,必要時加強免疫。
2、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術后服用免疫抑制劑人群,即使存在抗體也可能發生感染。這類人群需要更頻繁地監測抗體水平,醫生可能建議增加疫苗接種劑量或次數。醫護人員等高風險職業暴露者,也需定期復查抗體狀況。
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有助于維持免疫功能。適量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類、豆制品,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期熬夜,適度運動增強體質。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密切接觸時,仍需注意個人衛生,不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定期體檢復查乙肝五項指標,發現抗體水平下降及時就醫咨詢加強免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