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和科學管理,生存期可接近正常人壽命。關鍵在于早期診斷、持續抗病毒治療和定期監測。
一、疾病分期與生存率:
慢性乙肝分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復制期和再活動期。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臟損傷輕,及時干預可長期穩定;進入免疫清除期后,持續炎癥可能進展為肝硬化,5年生存率約80%;若發展為失代償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降至30%。通過核苷類似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長期抑制病毒復制,能顯著延緩疾病進展。
二、關鍵治療措施:
抗病毒治療是核心手段,需終身服藥或達到停藥標準。定期檢測肝功能、HBV-DNA載量和甲胎蛋白,每6個月進行肝臟超聲檢查。出現肝纖維化時需聯合扶正化瘀膠囊等抗纖維化藥物。合并脂肪肝者需控制體重,糖尿病患需穩定血糖。
三、日常管理要點:
嚴格戒酒,避免腌制、霉變食物,每日蛋白質攝入不低于1.2g/kg體重。適量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游泳可增強免疫力。保持規律作息,情緒波動可能誘發肝炎活動。接觸性出血后需及時消毒,家庭成員應接種疫苗。
合并腹水患者需限制鈉鹽攝入,每日監測體重變化;食管靜脈曲張者進食應細嚼慢咽。接種甲肝、流感疫苗可減少重疊感染風險。心理方面需建立治療信心,參加病友互助小組。通過醫患共同努力,多數患者能實現長期帶病生存,生活質量與常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