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尿無力可通過調整排尿姿勢、盆底肌訓練、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癥狀可能由前列腺增生、神經源性膀胱、尿道狹窄、膀胱收縮力下降、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調整姿勢:采用蹲位或坐位排尿可減少腹部壓力,更符合人體力學結構。避免憋尿或用力排尿,排尿時放松會陰部肌肉。每日飲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避免睡前大量飲水。
2、盆底訓練:凱格爾運動能增強尿道括約肌力量,每日3組每組10-15次收縮,每次維持5秒。生物反饋治療結合電刺激可改善神經肌肉協調性,需專業設備指導。溫水坐浴能緩解局部肌肉痙攣。
3、藥物干預: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可松弛前列腺平滑肌,5α還原酶抑制劑如非那雄胺能縮小前列腺體積。M受體激動劑如氨甲酰甲膽堿增強膀胱收縮力,用藥需監測殘余尿量。
4、物理治療:尿道擴張術適用于機械性梗阻患者,需定期重復操作。體外沖擊波治療可改善前列腺微循環,每周2次連續4周。間歇導尿適用于尿潴留患者,需嚴格無菌操作。
5、手術方案: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切除增生組織,術后需留置導尿管3-5天。膀胱頸切開術解決出口梗阻,適合年輕患者。人工尿道括約肌植入適用于神經損傷者,需終身維護。
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限制酒精及辛辣食物攝入。規律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久坐壓迫會陰。定期復查尿流率及殘余尿量,夜間排尿困難者可床旁放置尿壺。出現發熱、血尿或完全無法排尿需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