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早期可通過B超檢查發現異常,診斷需結合陰道超聲、宮腔鏡及病理活檢。子宮內膜增厚、回聲不均、血流信號異常等B超表現可能提示病變。
1、B超篩查:
經陰道超聲是篩查子宮內膜癌的一線手段,可測量子宮內膜厚度。絕經后女性內膜厚度超過4-5mm需警惕,未絕經者在月經周期不同階段需動態觀察。B超能清晰顯示內膜與肌層分界,早期病變常表現為局部增厚或回聲增強。
2、影像特征:
典型B超表現包括內膜不規則增厚>10mm、宮腔積液、不均質回聲團塊。彩色多普勒可見豐富血流信號,阻力指數降低。但單純B超無法區分良性增生與惡性病變,需結合其他檢查。
3、聯合診斷:
當B超發現異常時,需進行宮腔鏡下定位活檢。宮腔鏡能直觀觀察病灶形態,活檢可明確病理類型。MRI檢查對肌層浸潤深度評估更準確,常用于術前分期。
4、高危人群:
肥胖、糖尿病、長期雌激素暴露者為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陰道超聲篩查。林奇綜合征患者應從35歲起每年檢查,異常子宮出血者需及時就診。
5、技術局限:
B超對微小病灶<5mm檢出率有限,早期癌變可能無典型表現。操作者經驗影響結果判斷,超聲造影等新技術可提高診斷準確性。
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控制動物脂肪比例。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體重,避免雌激素類藥物濫用。絕經后陰道出血應立即就醫,確診患者需遵醫囑進行手術或放療,術后定期復查腫瘤標志物及影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