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是否為瘢痕子宮需結合既往手術史及醫學檢查確認。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等子宮手術是主要成因,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
一、手術史是首要判斷依據:
既往接受過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穿孔修補術等涉及子宮肌層的手術,術后形成的瘢痕組織即構成瘢痕子宮。手術次數越多、切口愈合不良者風險更高。需詳細回憶并記錄手術時間、方式及術后恢復情況。
二、影像學檢查是確診關鍵:
經陰道超聲能清晰顯示子宮前壁下段肌層連續性,瘢痕處常呈現肌層變薄、回聲不均或局部凹陷。三維超聲可立體評估瘢痕形態,磁共振成像對肌層缺損范圍判斷更精準。孕前檢查建議在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此時子宮內膜較薄,顯影更清晰。
三、妊娠期需動態監測瘢痕狀態:
孕早期超聲重點觀察孕囊與瘢痕的位置關系,排除瘢痕妊娠;孕中晚期監測子宮下段肌層厚度,低于2毫米提示子宮破裂風險增高。出現不明原因腹痛或陰道流血時需緊急排查瘢痕處異常。
備孕階段應避免劇烈運動及腹部外力沖擊,規律攝入富含維生素C、鋅的食物促進組織修復,如獼猴桃、牡蠣等。妊娠后選擇左側臥位減輕子宮張力,定期進行盆底肌訓練增強承托力。瘢痕子宮并非絕對禁忌陰道分娩,但需嚴格評估胎兒大小、產道條件及瘢痕愈合質量,由產科醫生制定個體化分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