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可通過熊去氧膽酸、消炎利膽片、膽舒膠囊等藥物控制。膽囊息肉可能與膽固醇代謝異常、慢性膽囊炎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
1、熊去氧膽酸:
作為溶解膽固醇性息肉的常用藥物,熊去氧膽酸能降低膽汁膽固醇飽和度。適用于直徑小于1厘米且無血流信號的膽固醇息肉,需連續服用3-6個月復查超聲。用藥期間可能出現腹瀉、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
2、消炎利膽片:
中成藥消炎利膽片含穿心蓮、溪黃草等成分,具有清熱祛濕功效。對于合并慢性膽囊炎的炎性息肉,可緩解腹脹、口苦癥狀。需注意該藥可能引起胃部不適,消化道潰瘍患者慎用。
3、膽舒膠囊:
含薄荷素油等成分的膽舒膠囊能松弛Oddi括約肌,改善膽汁淤積。適用于飯后加重的隱痛癥狀,與熊去氧膽酸聯用可增強療效。服藥期間需避免油膩飲食,孕婦禁用。
4、病因控制:
膽固醇性息肉與肥胖、高脂飲食相關,需控制每日脂肪攝入低于50克。合并膽囊炎者需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避免寄生蟲誘發膽道炎癥。定期超聲監測息肉增長速度,年增長超過2毫米需考慮手術。
5、手術指征:
直徑超過1厘米、基底寬大或伴有膽囊壁增厚的息肉建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疑似惡變者需進行增強CT或MRI檢查,確診后行根治性手術。術后病理確診為腺瘤性息肉需每半年隨訪腫瘤標志物。
日常需保持低膽固醇飲食,優先選擇清蒸魚、燕麥等食物,避免動物內臟和油炸食品。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控制BMI在18.5-23.9范圍。出現持續腹痛、黃疸或體重驟降應及時就診,40歲以上患者建議每年做肝膽超聲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