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可通過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藥物緩解,通常由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運動損傷、痛風性關節炎、骨質疏松等因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
布洛芬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適用于輕度至中度關節痛。雙氯芬酸鈉對關節滑膜炎癥有顯著抑制作用,可緩解晨僵和腫脹。塞來昔布作為選擇性COX-2抑制劑,胃腸道副作用較小,適合長期服用者。
2、抗風濕藥物:
甲氨蝶呤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延緩類風濕關節炎進展,需定期監測肝功能。來氟米特可減少關節骨質破壞,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瀉和脫發。羥氯喹對皮膚和關節癥狀均有改善作用,起效需8-12周。
3、鎮痛類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不能耐受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每日劑量不超過3000mg。曲馬多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用于中重度疼痛。辣椒素貼劑通過消耗P物質緩解局部疼痛,使用后需徹底洗手。
4、生物制劑:
阿達木單抗靶向抑制TNF-α,可顯著改善關節腫脹和壓痛。依那西普需皮下注射,常見注射部位反應。利妥昔單抗適用于傳統藥物無效的類風濕關節炎,需靜脈輸注給藥。
5、輔助治療藥物:
硫酸氨基葡萄糖刺激軟骨基質合成,需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雙醋瑞因通過抑制IL-1保護關節軟骨。鈣劑聯合維生素D可改善骨質疏松引起的關節痛,建議每日曬太陽20分鐘。
關節痛患者日常可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飲食宜增加三文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適量補充櫻桃、藍莓等抗氧化水果。注意關節保暖,使用手杖或護膝減輕負荷,睡眠時保持膝關節微屈姿勢。若出現關節變形、持續發熱或夜間痛醒等癥狀,需及時風濕免疫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