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引起的胃脹腹脹可通過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乳果糖等藥物緩解。這類癥狀通常由門靜脈高壓、胃腸動力障礙、腸道菌群紊亂、腹水壓迫、電解質失衡等因素引起。
1、門靜脈高壓:
肝硬化導致門靜脈血流受阻,胃腸道淤血引發腹脹。藥物治療需配合降低門脈壓力,如普萘洛爾可收縮內臟血管。同時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需控制在3克以內。
2、胃腸動力障礙:
肝臟功能減退影響胃腸蠕動功能,多潘立酮能促進胃排空,莫沙必利可增強全消化道蠕動。建議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每餐進食量不超過200毫升。
3、腸道菌群紊亂:
肝性腦病前期常伴腸道菌群失調,乳果糖可調節腸道微生態。適當補充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腹脹癥狀。每日需保證25克膳食纖維攝入。
4、腹水壓迫:
大量腹水會壓迫胃腸道導致脹氣,螺內酯聯合呋塞米可促進腹水消退。患者需嚴格記錄24小時尿量,保持每日體重波動不超過0.5公斤。
5、電解質失衡:
低鉀血癥會加重腸麻痹,氯化鉀緩釋片可糾正電解質紊亂。定期監測血鉀濃度,維持在3.5-5.0mmol/L范圍。
肝硬化患者出現腹脹時應保持每日蛋白質攝入60-80克,優先選擇魚肉、雞蛋白等優質蛋白。可進行緩步行走等輕度活動促進腸蠕動,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記錄24小時腹圍變化,若單日增加超過2厘米或出現腹痛嘔吐需立即就醫。睡眠時采用半臥位減輕膈肌壓迫,床頭抬高30度為宜。限制每日液體入量在1000-1500毫升,避免過量飲水加重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