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喝奶粉不會導致腹瀉,但部分人群可能因乳糖不耐受或過敏反應出現消化不適。
1、乳糖不耐受導致的腹瀉:
奶粉中含有乳糖,乳糖不耐受者體內缺乏分解乳糖的酶,未消化的乳糖在腸道內發酵產氣,可能引發腹脹、腸鳴和腹瀉。這類人群可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粉,或少量多次飲用以減少癥狀。乳糖不耐受的腹瀉通常表現為進食后數小時內出現水樣便,無黏液或血絲,停止攝入乳制品后癥狀可自行緩解。
2、牛奶蛋白過敏引發的腹瀉:
免疫系統對奶粉中的蛋白質產生異常反應時,可能引發過敏性腸炎,伴隨腹瀉、嘔吐或皮疹。嬰幼兒更易發生此類過敏,需更換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過敏反應引起的腹瀉往往伴隨其他系統癥狀,如皮膚蕁麻疹或呼吸道不適,需通過過敏原檢測確診。
日常飲用奶粉應注意控制溫度與濃度,避免過燙或過濃刺激腸道;開封后需密封防潮,變質奶粉可能含致病菌。乳糖不耐受者可嘗試搭配谷物同食延緩乳糖吸收,過敏體質者應遵醫囑選擇特殊醫學配方。腹瀉期間需補充電解質溶液預防脫水,持續癥狀超過48小時或出現發熱、血便需及時就醫排查感染性腸炎等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