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晚期腸梗阻可通過姑息性手術、支架置入、藥物治療、營養支持、心理疏導等方式治療。結腸癌晚期腸梗阻通常由腫瘤占位、腸粘連、電解質紊亂、腸壁水腫、神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
腫瘤導致機械性梗阻時,可考慮結腸造口術或短路吻合術緩解癥狀。姑息性手術旨在解除腸道阻塞而非根治腫瘤,術后需結合鎮痛管理,常用藥物包括嗎啡、芬太尼貼劑。手術需評估患者心肺功能及凝血狀態,術后可能伴隨吻合口瘺、感染等并發癥。
結腸金屬支架能擴張狹窄腸段,適用于無法耐受手術者。支架放置后需監測腹痛及排便情況,可能發生支架移位或穿孔。該方式可快速恢復腸道通暢,為后續化療創造條件,但腫瘤浸潤嚴重時支架效果受限。
使用甲氧氯普胺促進腸蠕動,洛哌丁胺減少腸液分泌,奧曲肽抑制消化液產生。疼痛控制選用對乙酰氨基酚聯合弱阿片類藥物,爆發痛時采用皮下注射哌替啶。藥物需根據肝腎功能調整劑量,警惕便秘加重梗阻風險。
腸梗阻期間采用全腸外營養補充熱量,梗阻緩解后逐步過渡至短肽型腸內營養劑。每日監測電解質平衡,優先選擇低渣飲食如米湯、蒸蛋。營養干預需維持白蛋白>30g/L,注意補充維生素B12及脂溶性維生素。
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緩解死亡焦慮,通過正念訓練改善疼痛耐受。建立家屬支持小組,指導使用鎮靜藥物如勞拉西泮。心理干預需配合疼痛專科團隊,定期評估抑郁量表評分。
患者需長期保持半流質飲食,每日分6-8次少量攝入藕粉、過濾肉湯等低纖維食物。臥床期間每2小時翻身預防壓瘡,家屬可學習腹部環形按摩手法。醫療團隊應制定階梯鎮痛方案,動態調整營養支持策略,必要時聯合放療縮小腫瘤體積。臨終階段需注重舒適護理,控制惡心嘔吐癥狀,維持尊嚴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