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缺鋅的表現可從生長發育、皮膚黏膜、消化功能、免疫狀態及行為特征五個維度觀察。缺鋅可能由母乳鋅含量不足、輔食添加不當、吸收障礙、慢性腹瀉或遺傳代謝疾病等因素引起。
1、生長遲緩:鋅參與DNA合成和細胞分裂,長期缺乏導致身高體重低于同齡標準百分位。典型表現為囟門閉合延遲、出牙晚、運動發育里程碑滯后,需定期監測生長曲線并調整膳食結構。
2、皮膚病變:口周、肛周及四肢末端易出現紅斑、脫屑或滲出性皮疹,類似濕疹但對抗組胺藥反應差。甲床可見白斑或橫溝,傷口愈合速度明顯減慢,適當補充鋅劑后皮損可改善。
3、消化紊亂:味覺敏感度下降引發食欲減退、拒食或異食癖啃咬衣物、墻皮。糞便常呈脂肪瀉特征,與鋅缺乏導致的腸黏膜修復障礙及消化酶活性降低有關。
4、免疫低下:反復發生口腔潰瘍、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淋巴細胞轉化率降低。實驗室檢查顯示血清鋅低于60μg/dL,補鋅后感染頻率顯著減少。
5、神經異常:易激惹、注意力渙散及睡眠障礙多見,嚴重者可出現震顫或共濟失調。這些癥狀與鋅依賴的神經遞質合成受阻相關,需與腦損傷鑒別。
保證母乳媽媽攝入牡蠣、牛肉等富鋅食物,適時添加蛋黃、豬肝泥等輔食。早產兒及腹瀉患兒可預防性補充葡萄糖酸鋅,持續存在發育異常需排查先天性鋅吸收不良綜合征。每日補充元素鋅1mg/kg可改善癥狀,過量攝入可能干擾鐵銅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