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肝吸蟲病后,患者的生存時間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是否及時治療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密切相關。早期發現并積極治療,多數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預后較好。
肝吸蟲病是由肝吸蟲寄生在人體肝膽系統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通過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蝦感染。感染初期,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或僅有輕微不適,如乏力、食欲減退等。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肝區疼痛、黃疸、肝功能異常等癥狀。嚴重感染時,肝吸蟲可能導致膽管阻塞、肝硬化甚至肝癌,進而影響患者壽命。
治療肝吸蟲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驅蟲藥物,同時需結合對癥治療以緩解癥狀。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嚴格遵醫囑,避免自行停藥或更改治療方案。對于已經出現肝硬化的患者,需進一步進行抗纖維化治療,必要時考慮肝移植手術。
預防肝吸蟲病的關鍵在于切斷傳播途徑。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蝦,注意飲食衛生,尤其在疫區生活或旅行時更需謹慎。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感染,及時治療可顯著改善預后。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對預防和控制肝吸蟲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