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西醫側重血糖控制與并發癥管理,中醫注重整體調理與癥狀改善。胰島素、二甲雙胍、格列美脲等西藥可快速降糖,黃芪、黃連、生地黃等中藥輔助調節代謝。血糖監測、飲食管理、運動干預是基礎措施,必要時需進行胰島移植或胃轉流手術。
西醫治療以藥物直接調控血糖為主,胰島素適用于胰島功能衰竭患者,二甲雙胍通過抑制肝糖輸出改善胰島素抵抗,格列美脲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動態血糖監測技術可精準評估療效,合并腎病時需調整用藥方案。
中醫將糖尿病歸為"消渴癥",氣陰兩虛型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濕熱內蘊型選葛根芩連湯。針灸取穴胰俞、足三里調節脾胃功能,耳穴壓豆輔助控制食欲。中藥浴足改善周圍循環,延緩糖尿病足進展。
采用低GI飲食模式,主食選擇燕麥、蕎麥等粗糧,每餐搭配苦瓜、秋葵等降糖蔬菜。蛋白質來源優選魚類、豆制品,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定時定量進餐,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龍眼。
推薦八段錦、太極拳等溫和運動,每周5次30分鐘快走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阻力訓練選用彈力帶鍛煉肌群,避免空腹運動引發低血糖。運動前后監測血糖,隨身攜帶糖果應急。
西醫通過羥苯磺酸鈣改善微循環,中醫用丹參川芎嗪預防周圍神經病變。每年進行眼底檢查、尿微量白蛋白篩查,糖尿病足患者需專業創面護理。認知功能障礙早期進行腦功能訓練。
老年糖尿病患者需制定個體化控糖目標,空腹血糖建議維持在7-9mmol/L。日常監測包括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營養補充可增加鉻、鋅等微量元素,睡眠障礙者需調整作息。家屬應學習低血糖識別與急救,定期評估用藥安全性。長期管理需內分泌科與中醫科聯合隨訪,根據季節變化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