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寰樞椎半脫位可能表現為頸部疼痛、活動受限、斜頸姿勢、頭痛及神經功能障礙等癥狀。
患兒常主訴頸部持續性鈍痛或銳痛,疼痛多集中于枕部及上頸椎區域,頭部轉動或低頭時加重。部分患兒因疼痛拒絕觸摸頸部,可能伴隨局部肌肉緊張或壓痛。
頸椎旋轉和屈伸功能明顯下降,患兒頭部常保持固定姿勢。臨床檢查可見頸椎主動活動范圍減小50%以上,被動活動可能引發疼痛性抵抗。
特征性表現為頭部向患側傾斜,下巴轉向對側,形似"cock-robin"姿勢。這種代償性體位是為減輕神經壓迫,長期未矯正可能導致頸部肌肉攣縮。
枕大神經受壓可引發后腦勺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向頭頂或眼眶放射。部分患兒伴隨眩暈、惡心等腦干缺血癥狀,與椎動脈供血不足相關。
嚴重脫位可能壓迫脊髓,出現上肢麻木、肌力下降或病理反射陽性。極少數病例可能突發四肢癱瘓、呼吸功能障礙等危急表現,需立即醫療干預。
日常護理需避免頸部劇烈運動,睡眠時使用低枕保持頸椎中立位。急性期可冷敷緩解疼痛,恢復期建議進行頸椎穩定性訓練如收下巴練習。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推薦每日300ml牛奶、50g奶酪及適量深海魚類。若癥狀持續超過72小時或出現肢體無力,需立即就醫進行頸椎牽引或支具固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