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素的標準值因性別和年齡不同有所差異,成年男性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為110-150克/升,新生兒為170-200克/升。
血紅素是紅細胞內負責運輸氧氣的重要蛋白質,其含量直接反映血液攜氧能力。檢測血紅素水平通常通過靜脈血常規檢查完成,采血前需保持空腹8-12小時,避免劇烈運動影響結果準確性。孕期女性因血容量增加可能出現生理性降低,老年人參考范圍可適當放寬。
1、異常升高的可能原因:
長期高原居住或吸煙會導致代償性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屬于骨髓增殖性疾病;脫水或燒傷引起的血液濃縮可造成假性升高。伴隨癥狀包括頭痛、眩暈、皮膚黏膜充血,需結合紅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等指標綜合判斷。
2、異常降低的常見情況:
缺鐵性貧血是最普遍的類型,與鐵攝入不足或慢性失血有關;巨幼細胞性貧血由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慢性腎病、惡性腫瘤等疾病也會引發繼發性貧血,典型表現為乏力、心悸、面色蒼白。
維持正常血紅素水平需保證膳食中鐵元素的充足攝入,動物肝臟、瘦肉、菠菜都是優質來源。維生素C能促進鐵吸收,建議搭配食用。規律有氧運動可刺激造血功能,但過度訓練可能導致運動性貧血。長期素食者應定期監測血紅素,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造血原料。發現數值異常時應完善鐵代謝、骨髓穿刺等進一步檢查,避免自行服用補血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