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闌尾炎可能由闌尾管腔阻塞、細菌感染、淋巴濾泡增生、糞石嵌頓、腸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手術切除、飲食調整、規律作息、中醫調理等方式干預。
1、反復腹痛:
右下腹隱痛或鈍痛是典型表現,疼痛多在飽餐、運動后加重,可能伴隨間歇性發作。癥狀較輕時可通過熱敷、清淡飲食緩解,發作頻繁需考慮闌尾切除術。
2、消化異常:
患者常出現食欲減退、腹脹或惡心,與闌尾慢性炎癥刺激腸道有關。建議少食多餐,避免豆類、洋蔥等產氣食物,適當補充益生菌調節菌群平衡。
3、局部壓痛:
麥氏點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處存在固定壓痛,按壓后疼痛可能向腰部放射。體檢時可能出現反跳痛,需與泌尿系結石、婦科疾病鑒別。
4、低熱乏力:
部分患者出現37.5-38℃低熱,可能與炎癥因子釋放有關。伴隨疲勞感時需臥床休息,可服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對癥處理。
5、腸道功能紊亂:
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炎癥影響闌尾蠕動功能所致。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蘋果,必要時使用乳果糖、蒙脫石散調節排便。
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及腹部受涼,急性發作期禁食并立即就醫。飲食以低脂低渣為主,推薦蒸魚、嫩葉蔬菜等易消化食物,每日進行散步等溫和運動促進腸蠕動。若出現持續高熱、劇烈腹痛或腹膜刺激征,需警惕闌尾穿孔可能,應立即急診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