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突骨折通常由外力直接撞擊或間接傳導導致,主要誘因包括交通事故撞擊、運動損傷、高處墜落、暴力打擊及骨質疏松等因素。
1、交通事故:
機動車碰撞或急剎車時,下頜骨髁突部位易受方向盤、安全氣囊等物體直接撞擊。高速沖擊力可導致髁突頸部發生線性或粉碎性骨折,常伴隨顳下頜關節脫位。需通過CT三維重建明確骨折類型,穩定性骨折可采用頜間固定,移位明顯者需手術復位。
2、運動損傷:
拳擊、散打等對抗性運動中,下頜角遭受側向擊打時,力量經下頜骨體傳導至髁突。青少年運動員因骨骼未完全骨化更易發生青枝骨折。急性期需冷敷減輕腫脹,后期通過開口訓練預防關節強直。
3、高處墜落:
從超過2米高度跌落時,頦部著地產生的垂直壓力沿下頜骨傳導至髁突,易造成雙側髁突骨折。此類損傷常合并顱底骨折,需優先排除顱內出血。治療采用彈性牽引恢復咬合關系,6周內限制大張口動作。
4、暴力打擊:
斗毆中頦部遭受拳擊或鈍器擊打時,髁突承受的剪切力超過骨皮質強度。酗酒者因保護性反射減弱更易發生嚴重骨折。臨床表現為耳前區壓痛伴咬合錯亂,手術需采用鈦板堅固內固定。
5、骨質疏松:
絕經后女性或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者,髁突骨質密度降低,輕微外力即可導致病理性骨折。此類患者需同步進行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骨折愈合期延長至8-12周。
髁突骨折后應保持流質飲食,避免咀嚼硬物加重損傷。康復期每日進行漸進式張口訓練,從被動牽拉到主動運動,配合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3個月內定期復查X線觀察骨痂形成情況,出現關節彈響或疼痛加劇需及時復診。建議佩戴防護牙托參與高風險運動,骨質疏松患者需加強防跌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