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無法自行痊愈,需通過醫學干預控制病情發展。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主要因長期高血糖導致視網膜血管損傷。根據病變程度可分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表現為微血管瘤、出血點或硬性滲出,此時通過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可延緩進展;增殖期則出現新生血管形成、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脫離,需接受激光治療、玻璃體切除手術等專業治療。
1、非增殖期管理:
此階段以代謝控制為核心。血糖管理需維持糖化血紅蛋白低于7%,可通過飲食調整如低升糖指數食物搭配、規律有氧運動實現。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限制鈉鹽攝入有助于達標。每年需進行散瞳眼底檢查,若出現黃斑水腫需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
2、增殖期干預:
當出現視網膜缺血缺氧時,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可破壞缺氧區域以減少新生血管生成。對于嚴重玻璃體出血或牽引性視網膜脫離,需行玻璃體切割術聯合眼內填充。術后需保持俯臥位以促進視網膜復位,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
日常需嚴格監測血糖波動,建議采用分餐制避免血糖驟升。多食用深色蔬菜及漿果類補充抗氧化物質,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沖擊運動,每次30分鐘且避開胰島素作用高峰時段。戒煙并控制每日酒精攝入少于25克,定期進行眼底照相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