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是一種半合成的十五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為廣譜類抗生素,具有抗炎和抗病毒特性,并在早期被假設對新冠病毒具有活性,而作為一種預防性用藥。早有研究指出阿奇霉素的抗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細胞因子水平,這可能有助于防止進展為組織損傷和嚴重的新冠肺炎,尤其是在病程早期給藥時。
如果發現阿奇霉素有效,則價格低廉、可廣泛使用且安全性極佳,或許將成為可以門診使用的治療新冠肺炎的候選藥物。如果發現無效,則應減少使用以防止產生抗生素的耐藥性。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聯合加州大學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開展了一項針對阿奇霉素隨機臨床試驗,研究人員招錄263名實驗前7天核酸陽性的新冠肺炎患者,并將其隨機編入實驗組和觀察組,實驗組每日口服1.2g阿奇霉素藥物,觀察組則被安排服用安慰劑。在服用藥物的第3、7、14、21天分別詢問有無臨床癥狀改善和藥物不良反應。
結果顯示與服用安慰劑人員相比,服用阿奇霉素人員在3、7、14、21天并沒有明顯臨床改善癥狀,其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發現,與安慰劑相比,阿奇霉素對開展實驗新冠肺炎患者的報道的藥物不良事件反而更多,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瀉,腹痛,惡心等,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服用阿奇霉素可能對改善新冠肺炎疾病癥狀效果有限,反而會引發患者的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加等。
積極研發治療新冠肺炎藥物,需要眾多臨床藥理學家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廣大臨床藥學科研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在新冠肺炎大肆侵略全球的背景下,戴口罩,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減少人員聚集,不松懈、不輕視、不恐懼才是抗疫的終極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