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瘙癢可通過冷敷止癢、保持濕潤、避免抓撓、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等方式治療。傷口瘙癢通常由組織修復、炎癥反應、神經再生、過敏反應、感染等原因引起。
1、冷敷止癢:
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瘙癢部位,每次10-15分鐘。低溫能暫時麻痹神經末梢,減少瘙癢感。冷敷還可收縮血管,緩解局部充血和炎癥反應。注意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防止凍傷。冷敷后需保持傷口干燥,防止水分滯留滋生細菌。
2、保持濕潤:
使用凡士林或含尿素的保濕霜涂抹傷口周圍。干燥皮膚會加劇瘙癢,適度保濕能維持皮膚屏障功能。選擇無香料、無酒精的保濕產品,避免刺激傷口。對于結痂期傷口,可薄涂一層抗生素軟膏預防感染。每日清潔后及時保濕,促進上皮細胞再生。
3、避免抓撓:
剪短指甲或佩戴棉質手套減少抓傷風險。抓撓會破壞新生組織,延長愈合時間并可能留下疤痕。轉移注意力如輕拍周圍皮膚可暫時緩解癢感。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刺激。夜間可采取加壓包扎方式防止無意識抓撓。
4、外用藥物:
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多塞平乳膏或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藥膏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緩解瘙癢癥狀。抗組胺類外用藥可阻斷組胺受體,適用于過敏因素導致的瘙癢。使用前需清潔患處,每日1-2次薄涂,避免長期連續使用超過兩周。
5、口服藥物:
嚴重瘙癢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H1受體拮抗劑能減輕過敏反應和神經源性瘙癢。夜間瘙癢明顯者可選擇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藥。合并感染者需聯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用藥期間避免駕駛或高空作業等需集中注意力的活動。
傷口愈合期需保證每日攝入30克優質蛋白質,如雞蛋、魚肉、豆制品,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柑橘類水果,增強毛細血管韌性。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攝入,防止血管擴張加重瘙癢。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傷口部位劇烈活動。保持規律作息,保證7-8小時睡眠有助于組織修復。如出現紅腫熱痛、滲液增多或發熱等感染征象,應及時就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