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肺炎可通過保持呼吸道通暢、抗生素治療、氧療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等方式治療。新生兒肺炎通常由宮內感染、產時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吸入羊水或胎糞、環境病原體暴露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通暢:
及時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采用頭高腳低位促進痰液排出。對胎糞吸入患兒需進行氣管插管沖洗,每2小時翻身拍背一次,使用加濕器維持50%-60%環境濕度。
2、抗生素治療:
經驗性選用氨芐西林聯合慶大霉素,明確病原體后調整用藥。細菌性肺炎療程10-14天,支原體感染需用阿奇霉素。用藥期間監測肝腎功能,避免氨基糖苷類藥物的耳毒性。
3、氧療支持:
經皮血氧飽和度低于90%時給予頭罩吸氧,氧濃度控制在40%以下。出現呼吸衰竭需采用CPAP通氣,嚴重病例需要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維持PaO2在60-80mmHg。
4、維持水電解質:
靜脈補液量按60-80ml/kg/d計算,監測尿量及體重變化。低鈉血癥時限制液體入量,糾正酸中毒用5%碳酸氫鈉,維持血糖在4-7mmol/L。
5、營養支持:
優先母乳喂養,吸吮無力者采用鼻胃管喂養。熱量需求增至120kcal/kg/d,蛋白質3-4g/kg/d。靜脈營養時添加ω-3脂肪酸,補充維生素A/D促進肺泡修復。
母乳喂養時注意母嬰隔離防護,奶瓶需每日煮沸消毒。維持室溫24-26℃,濕度55%減少氣道刺激。康復期進行被動肢體運動,每日監測體溫及呼吸頻率,出現三凹征或發紺立即就醫。早產兒出院后定期隨訪肺功能,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