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瘤通常由牙源性組織異常增生引起,可通過手術切除、定期復查、影像學監測等方式干預。牙瘤屬于良性腫瘤,但可能影響牙齒排列或頜骨發育。
1、生長特性:牙瘤生長緩慢且具有局限性,多表現為頜骨內無痛性腫塊。X線檢查可見界限清晰的鈣化團塊,周圍常見透射影。無癥狀小牙瘤可暫不處理,每年拍攝全景片監測變化。
2、口腔影響:牙瘤可能壓迫鄰牙導致牙根吸收或萌出障礙,常見于下頜第三磨牙區。正畸治療前需通過錐形束CT評估牙瘤位置,存在牙齒移位時建議手術摘除聯合正畸牽引。
3、手術干預:較大牙瘤需采用刮治術或頜骨開窗術,全麻下完整去除瘤體并保留骨壁。兒童患者需評估恒牙胚位置,手術可能涉及自體骨移植或引導骨再生技術。
4、并發癥風險:術后可能出現暫時性下唇麻木或感染,與下牙槽神經損傷有關。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配合頭孢類抗生素可降低感染率,神經癥狀多在3-6個月內恢復。
5、復發監測:術后5年復發率低于5%,需每半年拍攝曲面斷層片。多發性牙瘤患者建議進行基因檢測,可能與Gardner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相關。
日常護理需保持口腔衛生,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術后兩周選擇軟食如雞蛋羹、燕麥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復期可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但需避免對抗性運動防止頜骨外傷。出現術區腫脹疼痛加劇或發熱癥狀應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