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疇,需根據具體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選擇藥物。臨床常用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和生物制劑等,需在風濕免疫科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一、常用藥物類型及適應癥:
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適用于緩解關節腫痛癥狀,但對疾病進展無延緩作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可快速控制炎癥,需注意骨質疏松等副作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能延緩關節破壞,需定期監測肝功能。生物制劑如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適用于中重度活動期患者,使用前需排查結核等感染灶。
二、藥物選擇原則:
早期診斷后應盡早使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藥,根據疾病活動度采用階梯式治療方案。輕癥可單用甲氨蝶呤,中重度需聯合用藥或使用生物制劑。老年患者需調整劑量,妊娠期禁用部分抗風濕藥。治療期間需每3-6個月評估療效,及時調整方案。
日常需保持關節保暖,避免潮濕寒冷環境。適度進行游泳、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維持關節活動度。飲食宜選擇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堅果,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保證鈣和維生素D補充,定期監測骨密度。保持規律作息,通過冥想等方式緩解壓力,避免過度疲勞誘發疾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