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腫可通過口服避孕藥、孕激素類藥物、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藥物治療。巧克力囊腫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子宮內膜異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痛經、性交疼痛等癥狀。
短效避孕藥如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可抑制卵巢排卵,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的活性。這類藥物需連續服用21天,能緩解輕中度痛經并控制囊腫生長速度。
地諾孕素、甲羥孕酮等孕激素可對抗雌激素作用,促使異位內膜萎縮。適用于不宜使用雌激素的患者,可能出現突破性出血,需定期監測肝功能。
亮丙瑞林、戈舍瑞林通過抑制垂體功能制造暫時性絕經狀態,使異位內膜萎縮。用藥期間需補充鈣劑預防骨質流失,療程通常不超過6個月。
巧克力囊腫可能與盆腔粘連、卵巢功能受損有關,通常表現為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癥狀。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用于急性疼痛發作時的對癥處理。
藥物治療無效或囊腫直徑超過5cm時需考慮腹腔鏡囊腫剝除術。術前3個月使用GnRH激動劑可縮小囊腫體積,減少術中出血風險。
日常建議避免高雌激素飲食如蜂王漿,適量進行瑜伽等舒緩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每3-6個月需復查超聲監測囊腫變化,出現劇烈腹痛或異常出血應及時就診。長期用藥患者建議每年評估骨密度和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