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造影是一種通過影像學技術觀察頸動脈結構和血流情況的檢查方法,主要用于評估血管狹窄、斑塊形成或動脈瘤等病變。
頸動脈造影采用X射線成像技術,通過向血管內注入含碘對比劑,使頸動脈及其分支在X光下顯影。該技術能清晰顯示血管內徑變化、血流動力學異常以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
檢查通常在介入導管室進行,醫生經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插入導管,將導管尖端送至頸動脈起始部后注射對比劑。現代技術可采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設備,通過計算機處理獲得高分辨率圖像。
適用于疑似頸動脈狹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管畸形或外傷性血管損傷患者。檢查能明確血管狹窄程度、斑塊穩定性,為支架植入或內膜剝脫術提供精確依據。
操作需警惕對比劑過敏、穿刺部位血腫或血管痙攣等風險。術前需評估腎功能、凝血功能,術中監測生命體征,術后壓迫止血并觀察足背動脈搏動。
無創檢查如頸動脈超聲、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作為篩查手段。但血管造影仍是診斷的金標準,尤其在需要介入治療時不可或缺。
檢查后建議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日常需控制血壓血脂,采取地中海飲食模式,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吸煙者應立即戒煙,糖尿病患者需強化血糖管理,定期復查頸動脈超聲監測血管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