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早剝的判斷需結合典型癥狀和醫學檢查。妊娠20周后出現持續性腹痛、陰道流血、子宮壓痛及胎心異常時需高度警惕。
一、典型癥狀識別:
胎盤早剝主要表現為突發性劇烈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子宮底部,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加劇。陰道流血量可多可少,血液常呈暗紅色,可能與剝離面積不完全相關。約80%病例伴有子宮張力增高,觸診呈板狀腹,壓痛明顯。胎動減少或消失是胎兒窘迫的重要信號,嚴重者可出現休克表現。
二、臨床分級標準:
根據剝離程度分為三級:Ⅰ級剝離面積小于1/3,癥狀較輕;Ⅱ級剝離面積達1/3-2/3,伴胎心異常;Ⅲ級剝離超過2/3,多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超聲檢查可見胎盤后血腫,但陰性結果不能完全排除診斷。胎心監護顯示晚期減速或變異減速提示胎兒缺氧。
三、高危因素評估: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首要危險因素,其他包括腹部外傷、羊水過多突然破膜、吸煙、多胎妊娠等。既往有胎盤早剝史者復發風險增加5-15倍。高齡產婦、子宮畸形、血栓形成傾向等也需重點關注。
確診需結合病史、體征及輔助檢查綜合判斷。孕婦出現相關癥狀應立即平臥,避免劇烈活動,盡快就醫。產科醫生會通過超聲、胎心監護、凝血功能等檢查明確診斷,根據剝離程度和孕周決定保守觀察或終止妊娠。日常需控制血壓、避免腹部受壓,定期產檢監測胎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