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胃痛可能由飲食不當、精神緊張、藥物刺激、胃炎、胃潰瘍等原因引起。
1、飲食刺激:過量進食辛辣、生冷或油膩食物會直接刺激胃黏膜,酒精和咖啡因攝入過多可能引發胃酸分泌紊亂。這類疼痛多為陣發性,調整飲食結構后多可緩解,建議選擇小米粥、南瓜等溫和食物。
2、情緒波動:長期焦慮或突發應激事件會通過腦腸軸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胃痙攣。深呼吸練習和規律作息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經調節,每日30分鐘散步可輔助緩解癥狀。
3、藥物影響: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損傷胃黏膜屏障,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用藥期間建議配合胃黏膜保護劑,避免空腹服藥。
4、胃炎發作: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膽汁反流可能導致胃黏膜炎癥,常伴隨腹脹、噯氣。確診需進行碳13呼氣試驗,治療需聯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質子泵抑制劑。
5、潰瘍形成:胃酸分泌異常或黏膜防御機制受損可能引發潰瘍,典型表現為餐后痛或夜間痛。胃鏡檢查可明確診斷,藥物治療包括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等,需警惕出血或穿孔等并發癥。
突發胃痛期間應暫停固體飲食,選擇溫熱的流質食物如藕粉、山藥羹。避免劇烈運動和彎腰動作,使用熱水袋熱敷上腹部時溫度不宜超過50℃。癥狀持續超過6小時或出現嘔血、黑便等警示癥狀需立即就醫,慢性疼痛患者建議記錄疼痛發作時間與飲食日志供醫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