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轉移途徑包括直接浸潤、淋巴轉移、血行轉移、種植轉移、跳躍性轉移。
1、直接浸潤:
腫瘤細胞穿透胃壁向鄰近器官擴散是常見轉移方式。胃底賁門部癌易侵犯食管下端,胃竇部癌可蔓延至十二指腸。浸潤深度與分化程度相關,低分化腺癌侵襲性更強。進展期胃癌可累及胰腺、橫結腸系膜等結構,CT檢查有助于評估浸潤范圍。
2、淋巴轉移:
沿胃周淋巴結向遠處淋巴結轉移是主要擴散途徑。早期可轉移至胃小彎側淋巴結群,進展期可波及腹腔干淋巴結。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稱為Virchow淋巴結,屬于晚期征象。淋巴轉移程度直接影響手術清掃范圍選擇。
3、血行轉移:
癌細胞侵入血管后通過門靜脈系統轉移至肝臟最常見。肺轉移多表現為雙肺多發結節,骨轉移好發于脊柱和骨盆。血行轉移多發生在晚期,增強MRI可檢測肝內微小轉移灶,PET-CT對全身轉移評估具有優勢。
4、種植轉移:
癌細胞脫落至腹腔形成種植結節,女性易發生卵巢轉移。腹膜播散可導致癌性腹水,直腸指檢可能觸及膀胱直腸陷窩結節。腹腔熱灌注化療可降低腹膜復發風險,術中肉眼觀察結合冰凍切片能判斷種植范圍。
5、跳躍性轉移:
少數病例出現非連續性轉移,如經胸導管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這種特殊轉移方式與腫瘤生物學特性相關,可能涉及淋巴管異常分流。跳躍性轉移提示預后較差,需要擴大影像學評估范圍。
胃癌患者應保證每日攝入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蛋奶,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硒元素。術后早期進行床上踝泵運動預防血栓,恢復期采用八段錦等溫和鍛煉。定期監測腫瘤標志物CA72-4和CEA水平,腹腔超聲與胃鏡檢查需按醫囑規范隨訪。出現不明原因消瘦或腹痛加重需及時復查增強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