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持續幾天通常不正常,建議及時就醫排查病因。短暫胃痛可能與飲食不當有關,但超過三天需警惕胃炎、潰瘍等器質性疾病。
一、生理性胃痛的常見原因:
飲食刺激是短期胃痛的主要誘因。過量攝入辛辣食物、酒精或咖啡因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發陣發性隱痛,多數在調整飲食后1-2天內緩解。暴飲暴食導致的胃部過度擴張也可能產生持續數小時的脹痛,通過適度活動和熱敷可改善。精神緊張時胃酸分泌異常,可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現為間歇性上腹不適,通常伴隨壓力解除而消失。
二、病理性胃痛的特征表現:
胃炎或胃潰瘍引起的疼痛多與進食相關,空腹時疼痛加劇可能提示十二指腸潰瘍。這類疼痛往往持續3天以上,服用抑酸劑可暫時緩解但易復發。胃食管反流病常伴隨燒灼感,平臥時癥狀加重。胃癌早期疼痛多不規律,后期可能出現持續性劇痛伴體重下降。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疼痛可能周期性發作,需通過呼氣試驗確診。
日常護理需避免空腹食用酸性食物,如柑橘、番茄等。規律進食小米粥、山藥等溫和食材有助于胃黏膜修復。急性期可嘗試少量多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飽。若疼痛伴隨嘔血、黑便或持續消瘦,必須立即進行胃鏡檢查。長期胃部不適者應定期監測幽門螺桿菌,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適度進行八段錦等舒緩運動可改善胃腸蠕動,但避免飯后立即平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