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發性肝衰竭屬于危重疾病,但部分患者通過及時治療可以改善預后。該病治愈率與病因、并發癥及治療時機密切相關,需在重癥監護條件下進行綜合干預。
一、疾病分期與治療可能性:
早期患者表現為明顯乏力、黃疸加深,此時凝血功能尚未嚴重受損,通過人工肝支持系統聯合病因治療,約30%-50%患者可逆轉病情。中期出現肝性腦病或凝血功能障礙,需進行血漿置換聯合藥物治療,治愈率降至20%-30%。晚期合并多器官衰竭時,肝移植成為唯一可能有效的治療手段。
二、關鍵治療措施:
病因治療是核心環節,病毒性肝炎需使用抗病毒藥物,藥物性肝損傷需立即停用可疑藥物并應用解毒劑。人工肝支持能暫時替代肝臟功能,為肝細胞再生爭取時間。肝移植適用于符合米蘭標準的患者,術后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常用藥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乳果糖等,重癥患者可能需用到血管活性藥物維持循環。
三、日常管理與注意事項:
治療期間需嚴格臥床休息,采用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每日監測體重和尿量。預防感染至關重要,病房需保持空氣流通,探視人員應佩戴口罩。患者出現性格改變或嗜睡時需立即報告醫護人員,這可能是肝性腦病的前兆。康復期應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定期復查肝功能與腹部超聲。
患者需建立長期隨訪計劃,每三個月檢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和甲胎蛋白。飲食以易消化的優質蛋白為主,如蒸蛋羹、去皮雞肉,避免腌制食品和動物內臟。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但出現疲勞感應立即停止。心理支持不可忽視,建議家屬參與護理培訓,學習識別病情惡化征兆。保持規律作息,夜間睡眠不少于7小時,午間可適當休息30分鐘。飲水需控制在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范圍內,出現下肢水腫需限制鈉鹽攝入。注意個人衛生,每日用溫水擦浴,避免抓撓皮膚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