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鼓膜穿刺、鼓室成形術等方式干預。中耳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免疫力低下、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等原因引起。
化膿性中耳炎多與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病原體有關,可能出現耳痛、耳道流膿癥狀。急性期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慢性反復發作者可考慮鼓膜置管術。
兒童咽鼓管短平易致中耳負壓積液,表現為耳悶、聽力下降。可通過咀嚼口香糖促進引流,嚴重者需行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改善通氣功能。
糖尿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易繼發真菌性中耳炎,需控制基礎疾病并增強營養。日常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有助于提升黏膜防御能力。
過敏性鼻炎引發的分泌性中耳炎需聯合使用氯雷他定和鼻用激素。避免接觸塵螨、花粉等過敏原,鼻腔沖洗可減少炎性分泌物倒流。
兒童腺樣體肥大會機械性阻塞咽鼓管開口,伴隨睡眠打鼾癥狀。保守治療無效時需切除腺樣體,術后配合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預防復發。
急性中耳炎未規范治療可能進展為乳突炎或腦膜炎,日常應避免用力擤鼻及污水入耳。建議增加胡蘿卜、深海魚類等富含維生素A食物,適度游泳鍛煉可增強咽鼓管調節功能,耳部脹痛持續48小時以上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