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后腹痛可能由子宮收縮、感染、組織殘留、激素水平波動、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流產后子宮需要通過收縮恢復到孕前狀態,這種生理性宮縮可能引發陣發性下腹疼痛,類似痛經感,通常持續3-5天逐漸緩解。熱敷下腹部、保持俯臥位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飲用姜茶或益母草顆粒有助于緩解痙攣性疼痛。
人工流產操作或自然流產后護理不當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炎、盆腔炎,與細菌上行感染有關,通常表現為持續性腹痛伴發熱、異常分泌物。需進行婦科檢查及分泌物培養,抗生素可選擇頭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環素等,嚴重者需靜脈給藥。
不完全流產時,蛻膜組織或胎盤絨毛殘留可能引起宮腔粘連、異常出血及痙攣性疼痛。超聲檢查可見宮腔內高回聲團,血HCG水平持續偏高。需行清宮術或宮腔鏡下殘留物清除術,術后配合縮宮素促進子宮復舊。
妊娠終止后孕激素驟降可能引發植物神經紊亂,導致腸道蠕動異常出現腹脹痛。保持每日攝入30g膳食纖維,食用小米粥、蒸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進行盆底肌放松訓練可改善癥狀。
焦慮抑郁情緒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放大痛覺敏感度,表現為非特異性腹痛。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訓練等心理干預可降低皮質醇水平,必要時可短期使用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抗焦慮藥物。
流產后應每日監測體溫及出血量,避免劇烈運動和盆浴。飲食推薦高鐵高蛋白的菠菜豬肝湯、紅棗枸杞茶,忌食生冷辛辣。兩周后進行超聲復查,持續性腹痛或發熱需及時就診。適當進行凱格爾運動促進盆底功能恢復,心理調適期可尋求專業心理咨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