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帶化膿可通過局部消毒、保持干燥、外用抗生素、觀察癥狀變化、必要時就醫等方式處理。臍帶化膿通常由細菌感染、護理不當、臍帶殘端未脫落、免疫力低下、臍炎等因素引起。
使用75%醫用酒精或碘伏棉簽從臍窩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每日2-3次。避免使用紫藥水等染色劑掩蓋感染征象,消毒時動作輕柔防止出血,注意清潔臍窩褶皺處分泌物。
洗澡時用防水貼保護臍部,穿寬松純棉衣物減少摩擦。尿布上緣需反折避免覆蓋臍部,及時更換被尿液污染的衣物。可適當暴露臍部促進殘端干燥脫落,室溫適宜時每日通風30分鐘。
膿性分泌物較多時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用藥前需清除壞死組織,薄涂一層覆蓋創面,避免與消毒劑同時使用。持續使用不超過7天,用藥期間監測過敏反應。
記錄臍周紅腫范圍是否超過2cm,測量體溫每日3次。注意膿液顏色變化,黃綠色分泌物可能提示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觀察是否出現拒奶、嗜睡等全身癥狀,肢體活動異常需警惕敗血癥。
出現發熱38.5℃以上、臍周皮膚發硬、血性分泌物時需急診處理。醫生可能進行膿液培養,嚴重者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或萬古霉素。極少數情況下需行臍部清創術或壞死組織切除術。
護理期間堅持母乳喂養增強免疫力,母親飲食需增加優質蛋白攝入。每日測量新生兒體重評估營養狀況,避免包裹過厚導致出汗潮濕。臍帶脫落后繼續消毒3天,發現異常滲血及時回診。保持環境溫度24-26℃,濕度55%-65%促進愈合,接觸嬰兒前嚴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