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血管炎可通過糖皮質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控制、抗感染治療、激光光凝術、玻璃體切除術等方式干預。該病可能與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血管異常、腫瘤、藥物反應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視力模糊、飛蚊癥、視網膜出血等癥狀。
1、糖皮質激素:潑尼松、甲潑尼龍等藥物可抑制炎癥反應,減輕血管滲出和水腫。早期大劑量沖擊治療可迅速控制急性期癥狀,后續需根據病情逐漸減量,避免突然停藥導致反跳。長期使用需監測血糖、血壓及骨密度。
2、免疫調節: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適用于激素無效或依賴者。這類藥物通過調節免疫功能減少血管壁攻擊,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生物制劑如阿達木單抗對特定類型血管炎有效。
3、感染控制:結核桿菌、皰疹病毒等感染誘發的血管炎需針對性使用異煙肼、阿昔洛韋等抗微生物藥物。治療前應完善病原學檢測,合并感染時需先控制感染源再行免疫治療。
4、激光干預:視網膜缺血區域可采用激光光凝術封閉無灌注區,預防新生血管形成。對于黃斑水腫可實施格柵樣光凝,術后需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出血。
5、玻璃體手術:嚴重玻璃體混濁或牽拉性視網膜脫離需行玻璃體切割術,聯合眼內氣體或硅油填充。術中可同時采集玻璃體液進行病原體檢測或抗體分析。
視網膜血管炎患者需保持低鹽高蛋白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A、C、E。急性期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定期進行眼底熒光造影監測病情變化,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基礎疾病。出現突發視力下降或眼痛需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