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檢查主要評估盆底肌肉、神經及支持結構的完整性,包括盆底肌力測試、器官脫垂程度評估、尿失禁篩查、肛門直腸功能檢測、神經傳導功能分析。
1、肌力測試:采用會陰肌力測定儀或指檢評估盆底肌肉收縮強度,重點檢測恥骨尾骨肌、髂尾肌等核心肌群。凱格爾運動可增強肌力,生物反饋訓練能改善肌肉協調性。
2、脫垂評估:通過POP-Q評分系統量化子宮、膀胱、直腸等器官下垂程度。陰道窺器檢查結合超聲成像可明確脫垂類型,輕中度患者適用子宮托保守治療。
3、尿動力檢測:尿流率測定與膀胱壓力描記篩查壓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行為療法包括定時排尿訓練,藥物治療可選米拉貝隆、索利那新、托特羅定。
4、肛腸功能:肛門直腸測壓評估排便控制能力,球囊逼出試驗檢測直腸敏感性。便秘患者需進行膳食纖維補充,推薦每日攝入燕麥、奇亞籽、火龍果等膳食纖維。
5、神經電生理:陰部神經傳導速度測定診斷神經源性盆底功能障礙。磁刺激治療可促進神經修復,配合低頻電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盆底健康管理需結合有氧運動與針對性訓練,每周進行3次游泳或快走,每日完成3組盆底肌鍛煉。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適量攝入三文魚、乳制品、深綠色蔬菜。出現持續漏尿、排便困難或下墜感應及時復查,妊娠期及更年期女性建議每年進行盆底功能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