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骨截骨手術屬于相對安全的整形外科手術,但任何外科操作均存在一定風險。
一、常見風險因素:
手術風險與個體差異密切相關。局部感染發生率約為3%-5%,多因術后護理不當導致。術中可能損傷下牙槽神經血管束,引發短暫性唇部麻木,多數患者3-6個月可自行恢復。出血量通常控制在200ml以內,但存在解剖變異者可能出現較大量出血。全身麻醉可能導致惡心嘔吐、喉部不適等反應,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率低于0.1%。
二、特殊風險預警:
骨愈合不良多見于吸煙患者,尼古丁會顯著降低成骨細胞活性。術前正畸不完善者可能出現咬合關系紊亂,需二次手術調整概率約2%。極少數情況下可能發生骨塊移位或骨折,與固定方式及術后撞擊有關。糖尿病患者傷口延遲愈合風險較常人高3倍,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再手術。
術后需嚴格保持口腔清潔,使用醫用漱口水每日含漱4-6次。飲食應選擇營養豐富的流質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需要咀嚼的固體食物。恢復期避免劇烈運動及面部受壓,睡眠時保持30度半臥位。定期復查頜骨愈合情況,術后3個月可逐步恢復正常咀嚼功能。出現持續發熱、劇烈疼痛或異常腫脹時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