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是否嚴重需結合病理分級判斷,多數輕中度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可控制病情進展。
1、輕中度萎縮性胃炎:
胃黏膜腺體萎縮范圍不超過胃竇部2/3時屬于輕中度病變。患者可能出現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反酸等癥狀,但無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此類情況通過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口服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及調整飲食可顯著改善預后。日常需避免腌制、煙熏食物,增加新鮮蔬果攝入,每餐控制在七分飽。
2、重度萎縮性胃炎伴腸化:
當腺體萎縮范圍超過胃竇部2/3或出現腸上皮化生時,癌變風險升至1%-3%。患者常伴隨持續性腹痛、體重下降、貧血等癥狀,可能與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等因素有關。需每6-12個月進行胃鏡及病理復查,必要時采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或ESD處理局灶性病變。治療期間需嚴格禁酒,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
建議患者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促進胃腸蠕動。飲食選擇蒸煮烹調方式,優先攝入山藥、南瓜等富含黏蛋白的食物。心理方面需建立長期隨訪意識,避免過度焦慮,中重度患者可加入患者互助小組獲取支持。出現嘔血、黑便等預警癥狀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