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保留一定尿量更好。殘余腎功能對維持體液平衡和毒素清除有輔助作用,能減少透析頻率并提高生活質量。
1、保留尿量的優勢:
殘余尿量意味著腎臟仍具備部分排泄功能,可幫助清除中小分子毒素,減輕透析負擔。有尿患者通常更容易控制血鉀和血磷水平,降低心血管并發癥風險。尿量存在時體內水分調節更靈活,透析間期體重增長相對緩慢,能減少因超濾過快引發的低血壓、肌肉痙攣等不適癥狀。保留500毫升以上日尿量的患者,其營養狀態和生存率往往優于無尿者。
2、無尿狀態的應對:
完全無尿患者需更嚴格控制飲水量和飲食攝入,每日體重增長不宜超過干體重的3%。這類人群需增加透析頻次或延長單次透析時間,必要時采用血液透析濾過等強化模式。無尿會增加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風險,需密切監測鈣磷代謝,及時調整磷結合劑和活性維生素D用量。心血管系統負荷加重是常見問題,建議定期進行心臟超聲評估。
透析患者無論尿量多少,都應保持每日蛋白質攝入1.2克每公斤體重,優先選擇魚肉、雞蛋白等優質蛋白。限制高鉀食物如香蕉、蘑菇的攝入,烹飪時用水焯煮可減少鉀含量。每周進行3-5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自行車,改善心肺功能。嚴格控制水分攝入,兩次透析間期體重增長不超過干體重的5%。每月監測腎功能、電解質和營養指標,及時調整透析方案。保持規律作息和良好心態,有助于延緩殘余腎功能減退。